泰安创优体制机制护航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2022/11/7 10:39:35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今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认清工业对于当前泰安具有“一业定乾坤”的重大意义,作出了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战略的决策部署。这一振兴泰安的重大抉择,抓住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吹响了“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冲锋号。

  事业要发展,体制机制须先行。泰安市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 “一业定乾坤”的内涵要求,探索建立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办事机构统一推进、工作专班具体承办的工作架构体系,以创优体制机制激发动力活力,全力为强市建设战略实施蓄势赋能、保驾护航。

  顶格推进强统筹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规划引导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以“两办”名义印发《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总体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强市战略实施的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顶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兼任主任的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专职负责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任务部署、统筹协调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议事协调、组织推进、督导考核等职能。委员会成立后,着眼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党组织设置,推动党建与业务一体推进、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配合落实《关于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等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一线培养考察使用干部的实施意见》要求,选调了一批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强、务实肯干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办公室、产业链,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立柱架梁优结构

  从打造扁平化工作机构角度出发,配套健全委员会办事机构设置,明确其下设综合协调、产业政策、项目推进、考核督导4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委员会日常运转、政策研究、项目推进、考核督导、宣传报道等工作。依照《泰安市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委员会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配套健全委员会会议制度、主任办公会制度、碰头会制度等工作规程,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起步、规范开展、长效管理,实现了规范运转。与强市战略推进相配套,为更好满足工作需要,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构设置和运行体制,在市政府办公室营商环境促进科加挂“一次办好”监督指导科牌子,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增设业务指导科。在此基础上,为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优化市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和科室职责,整合组建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服务中心、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评价中心2个县级事业单位,对住建、城管、自然资源、交通等所属涉及的7个职责任务调整较大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进行了优化调整。

  塑强机制增动能

  适应以链式思维布局产业发展需要,锚定“441X”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有针对性的建立“链长+专员+专班”组织体制,切实以模式之变追赶产业之变。明确委员会下设13个产业链(集群)工作专班,建立健全“7个1”的产业链(集群)工作推进机制,每条产业链(集群)建立1名链长牵头、1名专员协助、1个专班具体负责、1个规划引领、1个或以上智库专家组支持、1支或以上基金保障、1套方案推进,形成情况调度、项目推进、问题处置、协调服务“一条龙”运行,确保了压力传导到位、职责履行到位。总链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集群)链长由有关市领导担任;专员由有关市领导和二级巡视员担任。链长对本产业链发展负总责,专员协助链长抓好产业链发展相关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涉及产业链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主要负责研究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产业链(集群)发展具体问题,研究提出“一链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等政策,统筹做好产业链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推进等工作。

  比武打擂促落实

  无论是体制优化,还是补链强链,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干中。为此,泰安市探索实行“五大比拼、两大问效”工作落实机制。五大比拼即项目策划大比拼,项目签约大比拼、项目开工大比拼、要素保障大比拼以及集中观摩大比拼,比拼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项目建设从规划到落地的全过程。两大问效即链长问效与一线问效,旨在加强对新上项目策划、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和现有企业小升规、技改扩规、上市培育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明确并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实行这一工作机制,县市区主战场、主阵地的主体责任、市直部门单位服务员、保障员的主管责任以及产业链专班指导员、协调员推动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调动全市一切资源和力量,步调一致推动强市建设。

  得益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体制机制的有力支撑,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泰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疫情冲击下的逆势上扬。上半年,泰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123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8.0亿元,利润87.4亿元,同比增长10.8%,居全省第3位。13个重点产业链998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15.2亿元,同比增长9 %。优势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化工、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现代食品、医药及医疗器械等6个重点产业链增速均超过10%。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