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泰安市共策划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31个 冲刺动能转换“五年突破” 加速集聚新动能

2022/1/19 9:04:38   来源:中华泰山网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发改工作会议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奋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研究实施新兴产业突破计划,狠抓集群培育,全面落实“链长制”管理,抢抓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强力突破项目建设稳投资扩需求,今年,市发改委共策划了2022年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31个、总投资达5460.6亿元,申报省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达674.8亿元。

  会议指出,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市发改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重大部署落实、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实施、重大事项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之年,也是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落地实施的开局之年。从泰安发展看,挑战与机遇交相并行,泰安将步入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2021年,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高新区机电与矿山装备、岩岩泰山·青青岱岳精品旅游2个产业集群新入选全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库,集群总数达到6个,集群规模突破1800亿元。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高标准编制《泰安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组织开展“三个坚决”、“10+1”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五年取得突破”落实落细。强抓新动能项目建设,市发改委争取23个项目入选年度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9个项目入选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54.5%、136.9%;52个市优选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47.8%。

  全市发改系统着力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2021年,诺莱医学生物科技、杞农电子商务2家创新中心被评为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5家;众志电子武传涛入选省服务业专业人才人选,累计入选5人。路德新材料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泰山区、新泰市在“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期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全市发改系统抓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97个“两高”项目全部落实分类处置措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市成功列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涉及新泰和宁阳的南四湖流域列入国家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动能转换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今年,市发改委将以《泰安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为契机,研究实施新兴产业突破计划,推动土地、能耗等各类要素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项目聚集。狠抓集群培育,一方面将壮大“雁阵型”集群,另一方面将全面落实“链长制”管理,“一链一策”精准延链补链,市县协同沿链策划招引,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链固基强基,尽快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此外,将狠抓新动能项目建设。经初步对接,我市目前共有32个项目纳入省优选、省签约两类项目清单,总投资16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市发改委将全力抓好这些新动能项目的建设推进,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全力扩大新动能优质增量。

  抓项目稳投资,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2021年,我市65个省级重点项目(不含储备类项目)总投资674.4亿元,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15.6%。实施市重点项目208个,总投资1493.7亿元,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26.7%。全市产业经济工作小组九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04%。市发改委狠抓对上争取,全年争取发改系统国家和省预算内无偿资金9.45亿元。强力突破项目建设稳投资扩需求,今年,市发改委共策划2022年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31个、总投资5460.6亿元;申报省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674.8亿元,无论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较上年有了大幅提升,夯实稳投资基础。市发改委还将狠抓特色园区建设,今年初步筛选28个特色园区予以重点推进,其中,存量提档升级14个、新谋划14个。下步,将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基础相对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对园区定位再聚焦,发展力量再整合,推动头部企业再提升、产业链条再延长、总体竞争力再增强,为高端化项目落地和现代产业链集聚提供平台。

  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支撑,2021年,市发改委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总数分别达到112家、155家。今年,市发改委将着力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出台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组织好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推动更多平台晋级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同时,继续抓好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的筛选和申报工作,年内争取2个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扶持名单。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