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

2021/10/13 10:34:18   来源:中华泰山网    

  原标题:发挥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开展九大专项工程 我市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

  近日,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泰安市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开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提质、养老服务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殡葬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等九大专项工程,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根据《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泰安市民政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分工明确、有机联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有序,覆盖城乡、方便快捷、适度普惠、公平持续的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民政事业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在社会救助方面,《规划》提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完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对低收入人口家庭中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实施“单人保”。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责任,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做到愿进全进,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患有重特大疾病、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的支出型救助对象,分别按当地城市低保月标准的3-12倍、3-6倍给予临时救助。落实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建立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 “救急难”工作机制,急难型临时救助落实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全面推行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提升救助时效。健全完善县、乡、村上下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事项向移动端“掌上办”“指尖办”延伸。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打造“养老泰安 · 养生泰山”品牌,针对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规划》明确开展五项养老服务提升工程。一是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到2025年,实现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使用“四同步”机制,新建城镇居住区按照每一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三是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智慧养老服务。四是老年人及残疾人康复辅具应用推广平台建设工程,探索创新泰安市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模式,推动老年人及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五是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2025年底前,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机构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规划》还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要求,明确完善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公正、有序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民主决策,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协商探索实践,重点培树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示范点100个。加强乡镇(街道)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乡镇(街道)与县(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之间高效协调机制。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推进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建设,优化社区设置和运行机制。加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按照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18人标准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深入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加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新建住宅区配建移交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开展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星级创建活动,重点建设“五星”社区综合服务设施30处以上。积极开展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活动。

  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要求坚持把民政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部署,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和业务能力强、基本技能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福利彩票公益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政事业经费筹措机制,破解筹资难题。深化“互联网 + 民政服务”,加强与民政部、省民政厅及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推动更多民政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依托“爱山东”“泰好办”等现代化应用平台,拓展民政业务移动端服务,提高民政服务便捷度。

编辑:伊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